close
本文章摘錄自本人另一部落格--http://74711lan.spaces.live.com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有一種功課叫『失去』。
依稀記得是大一下學期某個只有華語課的星期三,老師突然叫我們移步到講堂。
講堂裡沒什麼人,我們班坐進去的時候,剛好填滿了三分之二的座椅。
上面掛著的布條,標語寫著和『台灣』,『生命』,『殘障』有關的字眼。
我想我可以理解接下來的節目內容。
 
主持人是一個坐在輪椅上,被小弟弟推出來的男人。
『有一種功課叫失去。』他說道,這個開場白突然令在場的人倍感壓力。
『謝謝各位同學與老師抽空出席觀賞我們的表演,我們是來自台灣殘障協會的成員,今天來的目的就是想要藉由我們的表演來給大家講課。』
有些人開始不耐煩,覺得這種表演有什麼了不起,索性在燈光昏暗的講堂中閉上眼。
 
他的雙腿是在小時候一次生病後就不能走路了。
我看著他,想想那樣的感受。
看來今天講堂的氣氛會有些凝重。
 
首先出場表演的是一群女生,一眼望去,沒有一個四肢健全。
她們跳著像芭蕾一樣的舞蹈。
劈腿的動作,手的擺動,都因為少了一個肢體而顯得有點怪。
我的心揪了一下。
 
接著是一個女生表演唱歌。
主持人說他有殘障界的林志玲之稱。
她的右手肘以下的地方被截掉了。
在她的表演中,我感覺到她的眼神充滿自信。
 
第三個出場的人,四肢健全,不過他失去的,是聆聽這世界美妙的聲音的能力,還有每個人都需要的聲音。
主持人教大家如何用手語鼓掌,但他出場的時候,還是有些人沒有用力的在『拍手』。
他表演一齣默劇,一人分飾兩角,模仿棒球打擊。
誇張的臉部表情把大家都逗笑了。
 
接下來是一對母子檔的舞蹈。
媽媽雙手殘缺,兒子就是推著主持人出來的那個小弟。
我始終看不習慣缺少了優美線條的那種姿態。
總覺得少了些什麼,也的確的少了些什麼。
 
表演進行到此,我在主持人一次又一次的話語中試圖的找尋生命的意義。
我記得高三的時候,有一天我突然靈機一動閃過這個念頭,問隔壁的肥祥這個問題。
『肥祥,生命的意義是什麼?』
肥祥的塊頭很大,我認為他看起來很大,所以應該會懂。
『啊?』肥祥有些愣住,『生命的意義?』
『嗯。我突然間想到的,好難懂。』
『你問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?』
『嗯,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?』
『你讓我想一下。』說完,他很用心的開始思考這個問題。
老師在前面講課,我們兩個卻在想這樣的問題。
『你為什麼會想到這個問題啊?』肥祥納悶了一會兒,問道。
『從書本裡看了一些故事,然後領悟的。』
『那...你是怎麼想的?』
『我啊...我說,我們是不是在追尋什麼?』
『呃...好像可以那麼說。』
『我也是那麼想,可是,追到了之後呢?』
『啊...』肥祥被我問倒了。
『現在的你最想完成什麼呢?』我問道。
『畢業呀。』肥祥很乾脆的答道。
『好。那畢業之後呢?』
『打工呀!』
『那打工是為了什麼?』
『呃...錢...吧...』他不確定的答道。
『錢...』
『為什麼你要想那麼多?』
『我沒有想很多啊,這些東西遲早都會想的。』
『我們就跟著一步一步朝著自己的夢想走就好了。』肥祥說道。
『我懂。我想的是,那夢想實現了之後,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?』
『.......』肥祥沉默。
看來這問題很尖銳。
生命的意義,到底是什麼?
曾經,腦海中閃過許多放棄的念頭。
我們都曾經因為正追尋的東西太過遙遠而輕而易舉的把『放棄』兩個字掛在嘴邊。
長大後,
忘了小時候,自己跟媽媽說『我以後長大賺多多錢給你』這種話。
長大後,
忘了小學一年級自己誇張的在作文簿裡面寫到『要當總裁』,『要當總統』,『要當醫生』的偉大理想。
長大後
忘了中學的時候自己曾經誇下海口說『我要出國留學!』,『我以後一定要移民去美國』之類的熱血豪語。
長大後
忘了高中畢業之前曾和好朋友說過『我們以後要一起去哪裡哪裡』,『以後要一起打拼!』之類的豪情壯語。
 
輕而易舉把『放棄』兩個字掛在嘴邊。
漸漸的變成大學生的習慣,變成在社會中穿梭的迷途羔羊的口頭禪。
我們,都忘了。
『肥祥。』在放學之前,我硬是為那個問題想了一個勉強的答案。
『怎麼?你還在想那個問題呀?』
『生命的意義,就是去找尋生命的意義。』
『......』肥祥沉默。
那個問題就這樣過去了。
而那一年,我們也畢業了。
每個人都朝著自己的方向走去。
帶著些許的孤寂,還有很多的期許。
我來了台灣。
肥祥去了新加坡,在廚房裡當助手。
他的夢想是成為大廚。
 
來了台灣,給了我很多在馬來西亞不可能得到的東西。
『有一種功課叫失去。』我記住了這句話,同時任由自己的情感與回憶在腦中隨意流竄。
來台灣,大家都覺得我們出國很厲害。
我們失去的,旁觀者卻從來不曾細心的拿起來檢視。
我失去了『想回家就回家』的權利;
我失去了『可以開心的和好朋友繼續開心』的權利;
我失去了『難過傷心能得到很多安慰』的權利。
換來的,我們得到了自由;
得到了很多新的領悟與想法;
得到了增廣見聞的機會;
而最後也得到了孤單。
這些種種,如今都變成了一種『失去與獲得』的因果論。
 
如果再選一次,我還是會出國。
我們都不應該覺得後悔,每一條路,都會有辦法通向自己想要去到的終點。
每一個人其實都不應該被『現實』與『夢想』這兩件事的臨界點的那一點給改變的那麼徹底。
我們還有機會回歸單純的,不是嗎?
 
最後一個表演者,只有17歲。
一個正值青春年華,正值準備追逐夢想的年齡的女生。
她小時候生病,後來被截肢了。
如果可以,你試著想像,一個人穿上義肢踩著鋼琴踏板,雙手手肘以下的部位全都被截掉的那種感覺。
我快哭了,主持人說他要表演一段鋼琴演奏。
 
我們,曾因為自己無法掌握樂理,而放棄音樂。
曾因為自己無法把一首曲子練好,而傷心難過好幾天。
曾因為自己沒有音樂天分,而放棄了去彈奏世界上許多美妙的曲子的機會。
可是現在,有一個人,要用手肘來彈鋼琴給我們聽。
 
我們,該鼓掌吧?
該,很用力很用力的,鼓掌吧?
 
她談的那首曲子,王菲的《我願意》。
曲子的旋律被一個個的敲打出來,我在心裡默默的背著歌詞。
 
我們,請原諒她沒有健全的四肢。
請原諒她沒有靈活的手指。
請原諒她沒有流暢的彈奏這首曲子。
 
我    願   意   為   你
我    願   意   為   你
我    願   意   為   你
就在第三句的『我願意為你』的『意』和『為』之間的轉換中,她彈錯了一個音。
全場安靜。
我深呼吸。
 
小女孩停著,在猶豫。
全場人好像也都吸了一口氣。
女孩找著正確的琴鍵。
場面看起來有點尷尬與緊張。
 
她吸了一口氣,吐出。
『我』『願』『意』『為』『你』
『放』『棄』『我』『姓』『名』
這一句順利延續。
 
在她慌忙找尋琴鍵的那一刻,我強忍著眼淚。
有人已經哭的稀里嘩啦。
 
她沒有放棄。
在最接近成功的那一刻。
這讓我想起一句話,『往往人們選擇放棄的那一刻,其實就離夢想最近』。
 
看來,是時候了。
我們得重新領悟出新的道理。
 
全體表演者最後都在台上帶著滿足的表情看著我們這些大學生。
他說謝謝的時候,大家都跟著鼓掌。
這次鼓掌是沒有聲音的,不過還是有人忘了。
 
走出去講堂的時候,我們應該都學會人生中一些道理的。
『失去』的道理。
 
所以我忘了來台灣的那些失去。
真的覺得很開心。
 
我還是假裝沒事出現在校園裡。
心裡頭卻著實的被那些人感動。
有時候,我還是不懂得表達。
但請相信我還是很有人性的。
 
我回到房裡,看到室友兼同班同學,說道:『好感人啊。』
『啊...我不知道。』他一副不想多理我的語氣說道。
『啊?什麼意思?』
『呃...我,反感。』
『......』
為什麼?
我的內心在搖頭,倍感無奈。
好吧,你反感,或許也能等於,你沒人性。
假設看今天是你那樣,看你會怎樣。
 
我想,你這該死懦弱輕言放棄的大學生應該早就自盡了吧。
 
『反感』
我討厭這個名詞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藍苜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